一般情况下敲诈勒索能取保候审吗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》第67条规定,敲诈勒索罪嫌疑人能否取保候审,需综合考量案件情节、社会危害性及悔罪表现。若犯罪情节较轻(如金额较小、未使用暴力)、认罪态度良好且无再犯风险,实践中存在取保性。但若涉案金额巨大(超过3万元)、使用暴力胁迫手段或属于累犯,取保成功率将大幅降低。

敲诈勒索取保候审的四大核心要素

第一,涉案金额是硬指标。 司法解释明确将敲诈勒索罪分为三档:2000-3万元(三年以下)、3-10万元(三年以上十年以下)、10万元以上(十年以上)。涉案金额低于3万元且退赔取得谅解的,取保成功率可达60%以上。

第二,暴力程度决定社会危害。 曾有案例显示,某嫌疑人仅发送威胁短信索要5000元,因未实际实施暴力,最终获得取保;而持刀威胁受害人的案件,即便金额仅1万元,仍被批捕。

第三,认罪认罚态度至关重要。 包括是否主动投案、退赃退赔、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等。某市检察院数据显示,主动退赔的取保批准率比拒不退赔者高出3倍。

一般情况下敲诈勒索能取保候审吗

第四,特殊身份人群更易获批。 孕妇、哺乳期妇女、严重疾病患者等特殊群体,依据刑事诉讼法第67条,取保概率显著提升。但需患有高血压、糖尿病等常见病未必符合条件。

实务中影响取保的三大灰色地带

1. "软暴力"的认定争议: 如跟踪尾随、网络曝光隐私等新型胁迫手段,不同地区的司法机关存在认定差异,直接影响取保结果。

2. 谅解书的含金量: 实务中发现,通过中间人斡旋获得的谅解书,被审查是否存在胁迫情形。建议通过律师见证的调解程序更为稳妥。

3. 保证金数额的博弈: 保证金为涉案金额的1-3倍,但经济困难家庭可申请降低。某案例中,嫌疑人通过提供房产担保替代现金保证金成功取保。

常见问题解答

问题1:敲诈勒索3万元就绝对不能取保吗?

不完全正确。虽然3万元是"数额巨大"的起刑点,但若存在全部退赃、获得谅解、初犯等从轻情节,仍取保。杭州某案例中,涉案3.2万元但因嫌疑人系在校大学生,最终获批取保候审。

问题2:取保成功不用坐牢?

这是重大误区!取保候审仅是强制措施变更,司法大数据显示,敲诈勒索案取保后最终判处实刑的比例仍达42%。是否判缓刑还需看审判阶段的表现及证据变化。

问题3:外地户籍会影响取保吗?

确实存在地域差异。部分办案机关对外地嫌疑人会提高保证金额度(增加50%-100%),或要求本地保证人。建议委托律师提供法律意见书,说明固定居所和工作情况。

问题4:被拒保后还能再次申请吗?

可以!当出现新证据(如达成谅解、病情加重等),刑事诉讼法允许重复申请。某案例中,嫌疑人在批捕阶段补充提交医院诊断证明,成功在审查起诉阶段变更强制措施。

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

起诉
7日内审查
符合立案条件,7日内缴纳诉讼费
法院受理并立案
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,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
开庭审理
(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),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
宣布开庭 > 法庭调查 > 举证质证 > 法庭辩论 > 法庭调解
调解协议
达成调解协议,双方签收后生效
未达成调解协议
合议庭裁决或裁判
不同意
判决15日内,裁定10内提起上诉
启动二审程序
同意
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
结案
公诉
7日内审查
一审庭审
正常审理(2-3个月)
一审宣判
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,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
有罪/无罪/不负刑事责任
不服判决,上诉(被告10日内)
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
二审法院决定审理
全面审理,上诉不加刑
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(原告10日内)
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
确有错误,抗诉
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
不抗诉
法院立案
5日内
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
15日内
举证答辩
被诉主提出答辩状,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
开庭审理
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、裁定
上诉
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
启动二审程序
不上诉
判决、裁定生效
结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