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度奕律师

徐度奕律师

专选律师 平台认证
所在地区: 重庆市
擅长领域: 经济犯罪精准辩护,涉黑恶与暴力犯罪应对,新型网络犯罪
个人简介: 徐度奕律师是刑事辩护领域资深专家,执业14年,熟悉司法全流程办案逻辑。累计代理刑事案件400余起,其中28件获无罪判决/不起诉,112件实现缓刑或量刑减档,为当事人避免/挽回经济损失超15亿元。专注经济犯罪(非法集资、职务侵占)、涉黑涉恶案件及新型网络犯罪辩护,首创“证据合法性审查黄金48小时法则”,在多起重大案件中成功排除非法证据,推翻关键指控。

服务保障

我们服务的准则是守信

签订委托协议保证服务质量

《委托代理协议》中双方确认的方式、数额收取费用,不再产生其他收费!

收费标准合理

遵守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,律师诉讼代理服务收费政府指导价标准。

司法部门全面监督和保障

接受省市两级司法局、省市两级律师协会对律师提供的法律服务进行监督。

发布的文章

行使撤销权的时间从什么时候开始

行使撤销权的时间从什么时候开始

《民法典》第152条规定,撤销权的行使时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开始计算。通俗来说,就是从你发现被坑了或者按常理应该发现有问题的那天开始算账。签合对方搞欺诈,你半年后才发现猫腻,那这半年后的第一天就是你的维权起跑线。

撤销权到底是个什么后悔药?

生活中处处都用到撤销权这个法律武器:网购被虚假宣传坑了、买房遇到黑心中介、签合同被忽悠...这些都是典型的撤销权使用场景。就像去年我朋友买房,签完合同才发现房子有严重漏水问题,中介故意隐瞒,这种情况他完全可以在发现漏水后一年内要求撤销合同。

挪用6万元,朋友有归还的意愿,是否构成犯罪,会受到什么处罚。

挪用6万元,朋友有归还的意愿,是否构成犯罪,会受到什么处罚。

在法律实务中,挪用他人资金是否构成犯罪,关键在于行为性质而非还款意愿。《刑法》第272条,即便朋友承诺还款,只要存在擅自挪用资金行为且符合立案标准,就构成挪用资金罪。6万元已达到"数额较大"的立案标准(多数地区3万元以上),即使事后归还,仍被追究刑责。但归还意愿影响最终量刑,甚至争取不起诉处理。

一、6万元背后的法律红线

张三和李四是十年好友,张三因公司急需周转,临时借用李四保管的6万元保证金,约定1个月归还。这种情况看似普通借贷,实则暗藏法律风险。关键要看资金的性质和张三的身份:

债务清偿的四种常见方式

债务清偿的四种常见方式

《民法典》及相关司法解释,债务清偿主要有四种合法途径:一次性清偿、分期清偿、债务重组和以物抵债。一次性清偿指债务人用自有资金全额偿还;分期清偿需双方协商确定还款计划;债务重组需重新签订合同调整债务条件;以物抵债则需对抵债物进行价值评估并办理物权转移手续。这四种方式都具有法律效力,但操作需符合法定程序。

一、一次性清偿:快刀斩乱麻的痛快选择

老王做生意欠了50万货款,去年拆迁款到账后直接连本带利还清,这就是典型的一次性清偿。这种方式最大的好处就是钱货两清,债权人拿钱闭嘴,债务人卸下心理包袱。但要保留转账凭证,最好通过银行转账并备注债务清偿,现金支付必须让债权人开具收据。

刑事案件撤诉裁定可以上诉吗?

刑事案件撤诉裁定可以上诉吗?

《刑事诉讼法》及相关司法解释,刑事案件撤诉裁定是否允许上诉需分情况讨论。对于公诉案件,若检察机关提出撤诉并经法院裁定准许,被告人不服该裁定时,法律并未赋予其直接上诉的权利;而自诉案件中,自诉人撤回起诉的裁定一般具有终局性,当事人亦不可上诉。但针对撤诉裁定的救济途径并非完全封闭,检察机关可提出抗诉,被告人也可通过申诉、申请国家赔偿等方式维护权益。下文将详细解析这一法律问题的核心逻辑。

一、撤诉裁定的法律性质与分类

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形

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形

《民法典》第178条规定,连带责任就像几个人用一根绳子绑着过河,任何一个人掉坑里了,其他人都得跟着赔。在法律实操中,最常见的有三种情况:共同侵权(群殴打伤人要集体赔钱)、担保连带(朋友贷款你作保)、特殊合伙关系(夫妻店欠债共同偿还)。这种责任最狠的地方在于,债权人可以随便挑个软柿子要求全额赔偿,倒霉蛋赔完还得自己找其他人追债。

这五种倒霉事最容易让人背锅

最近有个真实案例:老王给发小的火锅店投资了10万块,结果发小偷偷用店铺抵押借了200万跑路。现在债主把老王堵在小区门口要钱,就因为他在工商登记里挂着股东名号。这种情况在《公司法》里叫刺破公司面纱,只要被认定财产混同,股东就得自掏腰包。

诈骗金额不够立案,可以寻求哪些帮助?

诈骗金额不够立案,可以寻求哪些帮助?

《刑法》第266条及《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》,诈骗罪的立案标准一般为3000元以上,但各省市可经济水平调整(如上海4000元、广东6000元)。当金额不足时,公安机关确实无法刑事立案,但这不受害人只能吃哑巴亏。法律专业视角下,您仍可通过民事诉讼主张赔偿、要求公安机关记录报案信息,并借助消费者协会、网络平台维权等多渠道挽回损失。

一、为什么金额不够就不能立案?这些冷知识要知道

很多人以为警察不立案就是不管了,其实背后有更深层逻辑。刑事立案需要达到“严重社会危害性”的门槛,3000元以下的个案被认定为治安案件。但浙江曾出现特殊案例:王某被同一人诈骗5次累计2800元,法院最终以“多次诈骗”定罪——这说明金额不足时,

入室盗窃20000金额判几年徒刑有什么办法辩护?

入室盗窃20000金额判几年徒刑有什么办法辩护?

《刑法》第264条规定,入室盗窃属于盗窃罪的加重情节,即使未盗得财物也面临3年以下有期徒刑。对于涉案金额20000元的案件,司法实践中认定为"数额较大",基准刑期在3年以下。但量刑需结合案件细节,是否存在持械、破坏门窗等加重情节。专业刑事律师会通过金额认定、主观恶性、退赔谅解等角度进行有效辩护,部分案件甚至能争取缓刑或不起诉。

一、20000元盗窃案的三大辩护突破口

去年处理的张三(化名)案就是典型例子。他因赌博欠债潜入邻居家偷走现金和首饰,总价值正好20000元。我们抓住三个关键点成功将刑期压减至1年:

治安拘留一般多少天,治安拘留有案底吗,我想详细了解一下治安拘留后会有案底吗留后会有案底吗?

治安拘留一般多少天,治安拘留有案底吗,我想详细了解一下治安拘留后会有案底吗留后会有案底吗?

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规定,治安拘留期限为1日以上15日以下,合并执行时最长不超过20天。治安拘留属于行政处罚,不会产生刑事犯罪案底,但会在公安机关内部系统中留存违法记录。这种记录不同于犯罪前科,一般不会向社会公开,但在特定情况下(如公务员政审)被查询到。

治安拘留的"案底"究竟是什么?

很多人把"案底"等同于犯罪记录,其实法律上并没有"案底"这个专业术语。治安拘留产生的实际上是行政处罚记录,与刑事犯罪记录有本质区别:

被告在被起诉后转移财产的案例

被告在被起诉后转移财产的案例

《民事诉讼法》第242条和《民法典》第538-542条,被告在诉讼期间恶意转移财产面临三大法律后果:一是债权人可申请撤销财产转移行为;二是法院可对被告采取罚款、拘留等强制措施;三是情节严重者构成拒不执行判决、裁定罪。实务中,法官会重点审查财产转移的时间节点、交易价格是否合理、受让人与被告关系等要素,若发现明显恶意,转移行为将被认定无效。

这些被告转移财产的手段你想不到

杭州某离婚案中,丈夫在收到法院传票后,连夜将名下保时捷以1元价格卖给堂弟。法官调取微信记录发现,堂弟实际仍在向被告支付车辆使用费,最终认定属于虚假交易,车辆仍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分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