短视频用别人的音乐会侵权吗?如何避免法律风险
短视频用别人的音乐侵权吗
短视频使用他人音乐是否构成侵权需结合具体场景判断。若音乐作品处于版权保护期内且未获得权利人授权,直接使用可能涉及侵犯复制权、信息网络传播权等。以下情形风险较高: 1. 使用完整版热门歌曲作为背景音乐 2. 商业性账号用于广告或带货场景 3. 对原曲进行二次剪辑改编 4. 平台未与版权方建立合作关系的曲库
合理使用抗辩需满足: - 使用片段极短(通常不超过10秒) - 非核心旋律部分 - 明显构成评论、教学或 parody 等转换性使用 - 不影响原作品市场价值
建议优先选择: 1. 平台内置版权音乐库 2. CC0协议音乐 3. 原创音乐授权 4. 向音著协等集体管理组织获取授权
短视频平台普遍采用「通知-删除」机制,但权利人仍可主张损害赔偿。2021年修订《著作权法》明确网络环境下侵权责任,建议创作者建立音乐使用合规审查流程。
短视频使用他人音乐如何避免侵权?
短视频创作中使用他人音乐可能涉及版权问题。若需合法使用,可参考以下方式:
获取正式授权
联系音乐版权方(如唱片公司、音乐平台)获取书面许可。部分平台提供音乐版权购买服务,费用根据使用范围、传播渠道等因素决定。使用免版税音乐库
选择无版权或CC0协议(知识共享许可)的音乐平台:
- YouTube音频库(需遵守标注要求)
- Free Music Archive
- Bensound
- Epidemic Sound(需订阅)
使用前确认授权范围(商业/非商业用途、修改权限等)。合理使用原则
在部分国家/地区,符合以下条件可能构成合理使用:
- 使用目的为评论、教学、研究或 parody(戏仿)
- 音乐片段时长极短(如不超过10秒)
- 未对原作品市场价值造成实质性影响
此方式存在法律风险,建议咨询专业律师评估。平台内置音乐
抖音、TikTok等短视频平台提供已获授权音乐库,使用此类音乐通常合规。注意部分音乐可能限制商用场景。音乐改编与原创
对原曲进行二次创作(如变速、混音)仍需获得改编权授权。彻底规避风险的方式是使用原创音乐或雇佣作曲家定制配乐。
规避侵权核心原则:直接使用未授权完整曲目、副歌部分或显著旋律均可能触发版权主张。短视频发布后若收到侵权通知,应立即删除或补充授权证明。
短视频音乐侵权会有什么法律后果?
短视频中使用未经授权的音乐可能触发著作权法相关规定。权利人或集体管理组织有权要求侵权方停止使用、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。赔偿金额通常根据实际损失、侵权人违法所得或权利许可费倍数确定;难以计算时由法院酌情判决50万元以下赔偿,情节严重可判赔500万元以下。
行政责任方面,版权主管部门可责令停止侵权行为,没收违法所得并销毁侵权复制品。若非法经营额超过5万元,可处非法经营额1-5倍罚款;不足5万元处25万元以下罚款。两年内三次以上侵权将加重处罚。
刑事层面,以营利为目的且符合以下情形可能构成犯罪:未经许可复制发行音乐作品,违法所得超3万元;非法经营额超5万元;复制品数量合计超500份;传播作品实际被点击量超5万次。量刑标准为3年以下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,特别严重情节处3-7年徒刑并处罚金。
平台责任方面,若网络服务提供者明知或应知用户侵权而未采取必要措施,需承担连带责任。短视频创作者与平台可能面临共同侵权风险,需注意音乐素材的合法来源审查。建议使用正版音乐库、取得授权或选择CC0协议音乐规避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