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司正常运转但强制执行没钱

最近接到不少老板咨询:我们公司明明还在正常接单、发工资,为什么法院说账户没钱不能执行?这种情况其实涉及《公司法》和《民事诉讼法》的关键交叉点。《公司法》第三条,公司是企业法人,有独立的法人财产。简单说就是公司账上没钱,法院不能直接让股东掏腰包。但《民事诉讼法》第二百五十四条规定,被执行人暂时无力偿还的,可裁定中止执行。所以经常出现公司照常经营,执行却卡壳的魔幻场面。

公司活着却执行不了的三大真相

去年有个做建材的老张就栽在这事上。公司每月流水200多万,但被强制执行时账上就剩3万块。后来发现他们玩的是乾坤大挪移:每次货款到账当天就转给关联公司,这种操作就叫资产隔离。还有更狠的,直接把公司账户变成过路财神,所有资金不过夜。

第二种常见情况是穷庙富方丈。我们处理过一个教育机构案件,公司账上空空如也,但查校长个人账户发现刚买了套别墅。这种情况可以依据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变更、追加当事人若干问题的规定》第十八条,直接追加股东为被执行人。

最魔幻的是金蝉脱壳玩法。有家餐饮公司被强制执行期间,原班人马注册新公司继续经营,老公司留着背锅。这种操作其实构成拒不执行判决罪,去年杭州就有老板被判刑两年。

对付老赖公司的三板斧

第一招叫掘地三尺。去年帮客户追债时,我们查到被执行人公司给保洁阿姨都买了商业保险,顺藤摸瓜发现他们通过预付保险费转移了80万资金。法院最终支持了我们的执行异议。

公司正常运转但强制执行没钱

第二招是釜底抽薪。遇到注册资本认缴的公司,可以直接申请加速到期。深圳某科技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实缴10万,我们依据《九民纪要》第6条成功追加股东为被执行人。

第三招暗度陈仓更刺激。有次我们查到被执行人用公司资金给二奶买房,通过调取微信聊天记录和银行流水,最终把房产拍卖抵债。这种婚外情反倒成了突破口。

老板必看的避坑指南

聪明的公司都在玩资产捉迷藏。见过最绝的是把核心资产放在有限合伙企业,再用公司章程设置防火墙。还有用知识产权出资的,评估作价空间大,执行时难变现。

财务要做障眼法。有个客户公司专门设立备用金账户,日常账户只保留三天运营资金。他们会计每月做两套账,一套给税务局,一套给银行,真正的资金都在老板境外账户。

最狠的是李代桃僵策略。认识个老板让司机当法人,自己幕后操控。公司被强制执行时司机名下就辆破电动车,真正资产早转移到境外信托。不过这种操作风险极大,涉嫌刑事犯罪。

常见问题答疑

1. 公司账户没钱,能执行股东个人财产吗?

原则上不行,但《变更追加当事人规定》第十八条,股东未足额出资或抽逃出资,可以直接追加为被执行人。北京就有案例,股东被追缴500万未实缴资本。

2. 如何证明公司转移财产?

重点查三年内的异常交易,明显低价转让资产、突击大额付款等。去年苏州法院通过分析支付宝账单,发现公司用备用金账户发工资,最终成功执行回款。

3. 公司说经营困难,能申请中止执行吗?

《民事诉讼法》263条,需要提供纳税申报表、银行流水等证据。但实践中很多公司用阴阳报表,这时可以申请司法审计,费用由被执行人预交。

4. 发现公司恶意注销怎么办?

立即申请执行异议。公司法司法解释二,清算组成员故意注销公司的要承担赔偿责任。上海有个案例,股东注销公司后被判个人偿还200万债务。

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

起诉
7日内审查
符合立案条件,7日内缴纳诉讼费
法院受理并立案
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,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
开庭审理
(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),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
宣布开庭 > 法庭调查 > 举证质证 > 法庭辩论 > 法庭调解
调解协议
达成调解协议,双方签收后生效
未达成调解协议
合议庭裁决或裁判
不同意
判决15日内,裁定10内提起上诉
启动二审程序
同意
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
结案
公诉
7日内审查
一审庭审
正常审理(2-3个月)
一审宣判
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,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
有罪/无罪/不负刑事责任
不服判决,上诉(被告10日内)
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
二审法院决定审理
全面审理,上诉不加刑
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(原告10日内)
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
确有错误,抗诉
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
不抗诉
法院立案
5日内
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
15日内
举证答辩
被诉主提出答辩状,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
开庭审理
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、裁定
上诉
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
启动二审程序
不上诉
判决、裁定生效
结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