离婚具备的六个条件
《民法典》及相关司法解释,协议离婚需满足以下六个条件:
第一,双方自愿离婚。必须排除胁迫、欺诈等情况,需在离婚申请时签署《离婚登记申请书》并现场确认意愿(民法典第1076条)。
第二,已办理结婚登记。事实婚姻需先补办登记才能协议离婚,同居关系无需走离婚程序。
第三,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。精神病人等限制行为能力人必须通过诉讼程序离婚。
我们服务的准则是守信
《委托代理协议》中双方确认的方式、数额收取费用,不再产生其他收费!
遵守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,律师诉讼代理服务收费政府指导价标准。
接受省市两级司法局、省市两级律师协会对律师提供的法律服务进行监督。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》第58条规定,当事人有权委托律师代理诉讼,但并未强制要求必须请律师。从法律层面来说,起诉离婚可以自己完成,但律师的专业支持直接影响案件结果。涉及财产分割、抚养权争议等复杂情形时,律师的作用就像导航仪,能帮你避开法律雷区。
很多朋友觉得不就是离个婚吗?我自己也能写起诉状。但现实打脸——有位网友自己起诉时,因为没写清楚房产属于婚前个人财产,结果对方抓住漏洞分走了他60%的房款。律师的价值就体现在这些细节:
《民法典》第1077条规定,离婚冷静期结束后,双方必须在30天内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领取离婚证。超过这个期限未办理,系统将自动视为撤回离婚申请。冷静期30天+领证期30天=最长60天有效期,超时就要重头再来!
民政局最新数据显示,约38%的夫妻在冷静期结束后未及时领证。整个流程分为三步走:
1. 第一次申请:现场填表交材料,拿到《离婚申请受理回执》
2. 熬过30天冷静期:从申请次日开始计算
《民法典》第1087条和《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》第24条规定,离婚时公积金账户资金属于夫妻共同财产。解绑不是简单的账户拆分,而是通过财产分割协议或法院判决,将原共同缴纳的公积金按比例分配给双方。法律意义上的解绑实质是财产分割的履行程序,需携带离婚证明材料到公积金管理中心办理转移手续。
最近收到好多朋友私信问:刚办完离婚手续,公积金账户还绑在一起怎么办?今天就给大家来个保姆级教程。得明确你们是协议离婚还是诉讼离婚,这两种情况处理方式可大不一样。
最近不少原配拿着聊天记录问我:能不能让小三赔我精神损失费?《民法典》第1183条,确实存在法律依据!但有个关键前提:必须证明第三者存在重大过错且直接导致您精神损害。小三长期公开挑衅、发亲密照刺激原配等情况,去年北京朝阳法院就判过一例赔偿5万元的案件。
第一招必须抓现场证据!我有个当事人发现丈夫出轨后,直接带公证处人员到酒店门口,拍下两人连续三天出入的视频,这种经过公证的证据在法庭上特别有杀伤力。第二招要证明精神伤害程度,有个狠招是连续三个月去三甲医院心理科就诊,拿到抑郁症诊断书。第三招看准起诉时机,建议在离婚官司打完后再起诉小三,这样既不影响财产分割,又能集中火力索赔。
《民法典》第1079条规定,女方起诉离婚想要最快达成目的,核心在于证明夫妻感情确已破裂。司法最快3-6个月就能完成离婚诉讼。但速度取决于三大关键:证据准备是否充分、是否跳过30天离婚冷静期、法院案件排期情况。建议女方提前收集家暴、分居、出轨等有效证据,选择协议离婚或直接诉讼双线并行。
第一步:别在谈判桌浪费太多时间
很多姐妹觉得先谈好条件再起诉更稳妥,结果被男方拖半年。聪明做法是
《民法典》第1079条规定,法院判决离婚的核心标准是感情确已破裂。第二次起诉离婚是否会判离,答案并不绝对,但实践中成功率会显著提高。第一次起诉被驳回后,双方仍分居满一年(民法典新增条款),或原告能提供新的感情破裂证据,法院会支持离婚诉求。不过最终结果仍取决于案件情况,法官会综合考量婚姻基础、矛盾性质、是否有挽回等因素。
很多朋友觉得第一次不判离,第二次肯定能离,其实这是个误区!我见过有人第三次起诉才离成的案例。关键要看这两次起诉期间你们做了什么——第一次判决后还住在一起,甚至一起过生日发朋友圈,法官很觉得你们还有感情。
王女士发现老公最近经常凌晨回家,衬衫上还有陌生香水味。她偷偷翻看手机却一无所获,想装定位又怕违法。这种怀疑老公出轨但没证据的困局,在法律框架下其实有解——《民法典》第1079条,即使没有直接出轨证据,只要能证明感情破裂就可起诉离婚。但取证过程必须合法,私自安装窃听器、破解社交账号等行为涉及侵犯隐私罪。
上周闺蜜聚会,莉莉说到她老公突然开始健身还换了三次发型,结果真在健身房储物柜发现女士发圈。这事告诉我们,怀疑不是空穴来风时,得学会温柔侦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