离婚住房公积金分割吗
《民法典》第一千零六十二条,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工资、奖金、劳务报酬等收入属于共同财产,而住房公积金作为工资的组成部分,婚后缴存的部分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,离婚时需要进行分割。但婚前个人缴存的公积金及对应的增值部分,原则上属于个人财产。结婚后存进公积金账户的钱,离婚时一人一半;结婚前存的钱,还是归自己。
离婚时公积金分割的5个关键知识点
1. 公积金分割不看账户在谁名下
我们服务的准则是守信
《委托代理协议》中双方确认的方式、数额收取费用,不再产生其他收费!
遵守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,律师诉讼代理服务收费政府指导价标准。
接受省市两级司法局、省市两级律师协会对律师提供的法律服务进行监督。
《民法典》第一千零六十二条,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工资、奖金、劳务报酬等收入属于共同财产,而住房公积金作为工资的组成部分,婚后缴存的部分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,离婚时需要进行分割。但婚前个人缴存的公积金及对应的增值部分,原则上属于个人财产。结婚后存进公积金账户的钱,离婚时一人一半;结婚前存的钱,还是归自己。
1. 公积金分割不看账户在谁名下
《诉讼费用交纳办法》和最高人民法院相关规定,离婚诉讼费用主要由三部分构成:案件受理费、财产分割费和其他诉讼费用。案件受理费是离婚诉讼必须缴纳的基础费用,按件收取的标准为50-300元。涉及财产分割,超过20万元的部分按0.5%加收。特殊情况下,法院还会案情需要收取鉴定费、公告费等实际支出费用。
最近有朋友问我,去法院起诉离婚到底要花多少钱?这个问题还真不能一句话说清。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说说这个诉讼费的门道。
《民事诉讼法》第六十五条和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,离婚案件当事人原则上必须亲自到庭。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按撤诉处理,被告经两次传票传唤不到庭的可拘传或缺席判决。但患有严重疾病、丧失行为能力等特殊情形,当事人可提交书面意见并附证明材料,由法院酌情处理。
去年我代理过一桩案子,女方因害怕面对丈夫选择不出庭。结果开庭当天,男方把夫妻共同存款200万说成50万,还把两套房产说成是父母出资。由于女方缺席无法质证,法院只能依据现有证据判决,女方损失惨重。
《民法典》第188条规定,离婚彩礼返还纠纷适用3年普通诉讼时效,自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。到从离婚登记完成日、分手事实成立日或一次协商彩礼返还未果日开始起算。1月1日办理离婚登记,则诉讼时效截止日为2026年1月1日。
第一,登记离婚和诉讼离婚起算点不同。协议离婚从领证次日开始计算,判决离婚则以判决生效日为起点。曾有案例显示,男方在离婚判决生效2年11个月后起诉,仍被法院受理。
第二,特殊情形中断时效。中途有书面催讨记录,发过律师函,时效会从发函日重新计算3年。但要微信聊天记录需经公证才能作为有效证据。
《民法典》第1062条规定,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投资收益属于共同财产。当法院冻结股票账户后,冻结期间产生的收益归属需分情况认定:若收益源于夫妻共同财产投资(如股票分红、配股等被动增值),原则上仍属共同财产;若系单方主动操作产生的超额收益(如短线交易获利),法院认定为个人财产。实务中需要结合账户操作权限、资金性质、收益产生方式等要素综合判定。
老张和前妻闹离婚时,账户里20万市值的股票被法院冻结了半年。解冻时账户变成28万,多出来的8万块到底算谁的?这个真实案例揭开了离婚财产分割中最烧脑的问题——冻结期间的股票收益归属。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及相关司法解释,离婚分为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两种方式。协议离婚需准备身份证、户口本、结婚证、离婚协议书、2寸近期免冠照片;诉讼离婚则需起诉状、结婚证明、财产清单、子女抚养相关证据等核心材料。不同离婚方式对材料要求有显著差异,下文将详细拆解准备要点。
协议离婚是成本最低、效率最高的方式,但新增的"离婚冷静期"让流程变得复杂。除了基础证件外,
出轨主要指违反夫妻忠实义务的行为。《民法典》第1043条明确规定"夫妻应当互相忠实",但并未直接定义出轨标准。司法实践中将出轨分为两种情况:一是与婚外异性发生性关系(肉体出轨),二是与婚外异性保持超出正常社交范围的亲密关系(精神出轨)。单纯的暧昧聊天或偶然的肢体接触,若未达到持续性、公开化的程度,难以被认定为法律意义上的出轨。
当朋友小莉发现丈夫手机里那些暧昧信息时,整个世界观都崩塌了。这种故事每天都在城市角落里上演,有人选择深夜买醉,有人默默删除聊天记录。我们总以为出轨就是捉奸在床的狗血场面,实际上现代人的情感越界从一句"在干嘛"就开始了。
从法律角度看,离婚分为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两种方式。双方都同意离婚且对财产、子女抚养等问题无争议,可以直接到民政局申请协议离婚,需携带身份证、结婚证、离婚协议书,经过30天离婚冷静期后即可办理。若一方不同意离婚或有纠纷,则需要向法院起诉离婚,法院会依据《民法典》判断夫妻感情是否破裂,并处理财产分割、子女抚养等问题。无论哪种方式,建议先咨询专业律师,提前做好证据收集和法律风险评估。
1. 先搞清自己到底要不要离